周均:勤朴笃实 真情帮扶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6日  来源: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  阅读次数:

勤朴笃实 真情帮扶

周均,攀枝花市教育系统的一名援藏帮扶干部,2021年5月,他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两个孩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对口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教育事业中。一年多来,他以师者仁心扶智先行、扶志力行,为木里教育事业发展倾心力、洒汗水,以实际行动践行攀枝花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三线精神”。


1.从畏惧到学习,从摸索到胜任

周均同志赴木里挂职县教体科局副局长,分管基础教育、控辍保学、教研、青少年活动等工作,这些工作对于一个一直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心里有些许担忧。但作为教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学,自己会学,这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想到:我们平时教学生的口头禅“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就是法宝吗?一进局里,他没有摆架子,遇到问题扑下身子虚心请教,通过向领导、同事们了解情况,结合下学校的机会了解学校情况等方式,一个个迷惑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加上刻苦钻研基础教育和其他分管工作的相关政策,他也逐渐找到了工作的方向。

有了方向后,他就开始摸索着开始上手做具体的工作。以前在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长期从事德育工作,他积累了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基础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和职业学校大同小异,于是他就从规范学校德育工作入手,把教育股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机制和制度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木里实际进行规范,推行相关工作,尤其是在学校德育活动组织这块,他从活动的策划、过程中的细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活动后的反思总结等几个方面给各学校提出了可借鉴操作的流程。2021年的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在问题面前没有丝毫退缩,特别是在面对家长的质疑时他冲在前面耐心解答,面对棘手的问题时他和同事们一起想办法,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家长们的认可。承担的其他工作,他也本着学会做、努力做、要做好的态度出色的完成。他也从一个基础教育和教育行政管理门外汉成长为能胜任各项工作的内行人,开始的担忧也转化为了自信。



2.殚精竭虑,聚焦理念,扶智先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留在木里。把教育工作方法教会更多的基层老师。”于是周均就把教育系统援藏的所有干部和老师们联合起来,一起来带徒弟,用集体的力量给木里教育带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骨干来,未来他们的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照亮木里教育发展之路。

站出来、送出去、请进来”是周均的工作方法。

站出来——周均积极组织全县教科研活动。他参加全县教科研活动20多次,培训骨干教师200多人次。他用支教情怀和实际行动,引领木里教师改育思想,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让全县的课堂由“有效”向“高效”迈进。

送出去——为分享攀枝花优质教育资源,周均多方对接协调,组织了30余位木里的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到攀枝花学习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请进来——在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周均协调组织攀枝花市教科所、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各区县专家到木里讲学,为木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教师培训和教研指导10余次,受益教师达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木里县新入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机构、学校的教研水平。



3.师者仁心,春风化雨,扶志力行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周均辗转数千里奔走于27个乡镇学校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帮扶困难群众,助学留守儿童,劝说厌学孩子重返校园。他牵头筹建集中编班点,对劝返的学生集中开展学业补偿,除了补齐他们的文化知识外,还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们转变观念,从厌学到愿意学,有部分同学还通过集中编班的学习,升入了更高层次的学校继续学习,立志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还把一些孩子联系到攀枝花就读“3+2”五年制高职和“9+3”免费职业教育,既让孩子们有了成长成才的通道,又为他们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一堂课可能就会改变学生的人生理想,一个故事可能就点燃留守孩子求知的希望。他一次次为学生做思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走出大山,学成后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他组织乡镇学校开展“乡村振兴之乡村大阅读”行动,为孩子们募捐书籍,组织支教队员去开展大阅读教学,唤醒孩子们的生命自觉,激扬孩子们的奋斗志气!木里的孩子们能歌善舞,有艺术天赋,但缺乏老师来指导。他主动联系攀枝花的艺术骨干教师、教研员来指导木里当地的教师,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让孩子们更好的浸润艺术源泉。





4.大爱无疆,项目引领,帮扶成效彰显















他多方奔走,联系爱心企业和公益基金,为木里学生捐赠物资价值已达10多万元。此外,还联系单位帮扶打造部分薄弱学校的校园文化。

为持续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援建力度,周均多次邀请援藏工作组赴学校调研,为木里基础设施找资金,申请项目。两年来,他为乔瓦镇二小、民族中学、红科中学和县中学配备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新建县教培中心学术综合楼等3个项目,投入777万元教育帮扶资金,完善了木里县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为大力推进木里地区“9+3”学生免费教育计划,周均同志发挥自己自身优势,积极动员木里初中毕业生到攀枝花就读,两年来共接收350余名学生就读攀枝花的优质“9+3”学校。他把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选派的26名教师的组织起来,实施“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教育帮扶,充分发挥帮扶教师的作用。他积极协调,让攀枝花市36所中小学校与木里县36所中小学联系得更加紧密,“校联体”“组团式”帮扶成效更加突出,为木里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贡献了攀枝花力量。在周均同志的积极协调下,通过攀枝花市教育系统各股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全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更是连年取得突破,本科硬上线人数从2015年的个位数,提升到2021年首次破“百”,至2022年本科硬上线人数163人,其中,重本18人、本科145人,位居凉山州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回想当初,周均刚到木里的第二天,在全县的一个法治培训会上发言,当时他说:愿为木里教育奉献自己的真心真情,让攀枝花和格桑花因教育而开得更加灿烂。周均同志正是以师者仁心、不辱使命、甘于奉献的实际行动,为木里教育浇注了更多的营养,木里的教育之花也因此而开得更加灿烂。



主办单位:中共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攀枝花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地址:攀枝花市炳草岗大街7号 邮编:617000 蜀ICP备19032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