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攀枝花市在对口帮扶木里县工作中,紧紧扭住人才培养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人才帮扶、共育人才”战略,整合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实现培养培训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有效增强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
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2021年11月,攀枝花市技师学院8名实训教师走进木里县白碉乡各村,采取“理论+实操”模式,手把手教学教授110名村民学习电焊工、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并现场指导实操演练。受训村民一说起这次培训,都会提到对口帮扶工作队干部邓海华。
在对口帮扶中,像邓海华一样的干部还有很多,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攀枝花市一批批干部人才到木里开展义务培训,大力实施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旅游人才、急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对口帮扶“五大人才”培养工程。据统计,目前已开展卫生、教育、旅游、农村实用人才等九大主题培训30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1.2万余人次。
授人以渔助力人才成长
“我每次利用手术教授结对医生,就是想尽快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挂职木里县医院的副院长王帆帆说,提升木里县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长久之计,平时要不断完善和规范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等诊疗行为,努力提高医疗业务能力。
讲奉献有作为,是每名援藏干部人才共有的特征。像王帆帆一样的第六批教育、卫生援藏干部有27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木里县人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将先进的教育经验、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管理经验手把手传授给木里县的同仁,展现了攀枝花援藏干部人才的良好风貌。
挂职木里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的莫超说,开展“组团式”送课下乡活动,通过示范观摩、教研指导、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将备课技巧应用、课堂组织把控、教学核心导向、微课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教育理念,传授给帮扶的年轻教师,让木里的娃娃受到高质量教育,心里特舒坦。
全域结对聚力乡村振兴
去年12月,市国资委、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市国投集团、四川龙蟒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等17个企业赴木里县开展“万企兴万村”结对活动,并现场签署结对共建协议。通过开展结对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地企业的合作交流,推进木里县产业振兴发展。
“通过攀木两地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有利于推动攀木两地经济互利共赢,促产业振兴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木里县巴登拉姆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詹长友说,公司与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农林科学研究院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规划合作、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对外招引等5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发动社会力量筹集帮扶资金500万元。
目前,攀枝花市5个县(区)委组织部和13个乡(镇),先后赴木里县的27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围绕产业发展、劳务协作、干部交流、支部共建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潘组轩)